新闻中心
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人,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管理与技术问题日益增多、复杂,企业信息化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良好的IT战略规划愈发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IT战略规划,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业务对IT需求不断增长,会出现诸多IT管理困境与系统建设瓶颈,直接阻碍企业发展和管理提升。包括:
(1)遗留系统繁多,系统间无数据接口,信息孤岛林立,信息共享困难;
(2)系统较多,功能单一,系统集成工作量太大,导致反复投资;
(3)IT运维难度越来越大,系统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大;
(4)IT投资效率低,难以产生真正价值,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率高,投资回报率低;
(5)系统不适应新的业务发展,或是业务的相应变更而停滞不用,不仅造成投资浪费,还直接导致了IT系统无法支持业务书面;
(6)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信息化需求缺少梳理,信息化项目盲目上线,失败率及高。
如何做好IT战略规划?本文通过三个视角分析了IT战略规划过程,也许会给你带来新启发。
━━━━━
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简称,是指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而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常而言,IT规划是指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它包括两个部分: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和信息技术实施计划的制定。信息技术战略由以下部分组成:IT使命,IT远景目标,中长期目标和策略路线与原则等内容。信息技术实施计划是指落实信息技术战略而制汀的中长期的详细实施计划,它包括:信息化项目划分和路线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和信息化组织制度建设计划等内容。
━━━━━
1.设计视角
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形成了许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比较典型的方法有企业业务分析法BSP方法和基于企业架构的方法如TOGALF闭等。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是对企业进行自上而下的目标识别和细分,通过识别企业目标、业务流程和数据分析,围绕企业流程和数据进行规划,然后再自下而上的进行数据建模、系统结构的设计以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开放组架构框架法(TOGAF)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架构框架。它为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方法和相关支持资源的集合。它描述了企业架构的详细开发步骤,其方法以需求为中心,在总体框架和规划原则的前提下,从架构远景出发,经过业务架构分析,确定包含应用架构、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等内容的企业目标架构。以信息化现状作为基准企业架构,对照目标企业架构作差异性分析,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适应性改造和和迁移计划,分析实施方案中不同项目的优先权,评估各个项目的依赖程度、迁移费用、收益等,最终并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
这些方法都与IT战略的设计视角有关,认为IT战略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的人通常具有如下假设:
(1)尽管企业信息化要考虑的因数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解他们,通过对企业业务战略和目标的分析,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理,考虑企业信息化的各种商业场景,使用企业建模等工具和分析方法。lT战略的制定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结构化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2)通常而言,IT战略规划包括两个部分:IT战略和IT实施计划的制定。前者偏重战略方向,后者偏重具体实施。根据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实施IT建设,lT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是分开的。
(3)既然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化分析方法来了解企业信息化所要面对的情况,那么企业高层管理层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项目实施者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IT规划的结果,从而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开展。
(4)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意味着企业的最高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参与。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企业核心领导层的高度参与被认为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必要因素。
(5)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工程的手段来管理项目,通过技术手段来评估项目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