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支持

各类肉鸡养殖模式的优劣势简析

发布时间:2018-11-27

商品代肉鸡养殖作为整个肉鸡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行业中,各个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资源整合能力、管控能力、当地农牧产业化程度等综合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或放养、或自养、或市场收购。但各类养殖模式都有自己的资源要求、运作模式和个性特点,同时,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下面笔者仅以自身的从业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简析一下各类养殖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从投资成本角度
  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由于自养模式的养殖场许多是企业自身投资建设的,一个10万只的鸡场可能需要500万左右,所以相对来讲,投资成本较高;放养与社会收购主要是利用社会养殖资源,相对来讲省去了投资成本,所以相对成本较低;社会收购直接收购,没有投资成本。

从运营成本角度
  在实际业务过程中,由于自养场所需要的主要成本项目(如苗、料、药、物料等)全部需要企业投入,同时由于养殖周期较长,因此占用流资额度较大,资金回笼周期长,因此,运营成本较高;而放养模式则可能通过业务模式的设计,通过现销模式加快资金周转与回笼,减少流资压力,降低运营成本;社会收购直接收购,运营成本最低。

从管理成本角度
  由于放养是整合社会资源,利益相关者相关较多,且整个业务链长,为保证供应量的稳定及整个业务的正常开展,各个环节会有许多的管控点,因此管理成本较高;而自养主要是企业内部资源,因此相对来讲管理成本较低。

从毛鸡供应量的稳定性角度
  由于自养是企业内部资源,整个放养与出栏计划都是企业自己控制的,所以毛鸡的供应量是最稳定的;放养由于是整合社会资源,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企业往往通过合同体系、收购政策、结算政策等手段去保证量的稳定性,稳定性相对自养较低;社会收购由于基本是靠价格杠杆来调整保证毛鸡供应量,相对来讲,供应量最不稳定(当然也与当地产业链市场化的程度有关系)。

从产品品质角度
  由于自养模式下,料药及饲养管理都是企业可控的,因此产品的品质相对较高,可以满足企业高端产品市场对原料的需求;而放养与社会收购由于养殖管理过程可控性较差,因此产品品质相对较低。

从管控重点的角度
  自养模式下,企业管控的重点侧重于经营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构建、养殖指标和效益指标的分析与挖潜、养殖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稳定等;放养模式下,企业管控的重点侧重于业务模式与赢利模式设计、养殖市场的开发与保护、产品品质稳定性与服务体系建设、竞争环境分析与应对等;社会收购模式下,管控的重点侧重于供应量的稳定性、市场培育与维持、行情预测与把握、终端市场销售能力等内容。

从管理难度角度
  由于自养模式下,管理资源与对象基本是企业内部的,所以相对管理难度较小;但放养模式下,整合利用的是社会资源,且许多资源不可控,对业务活动控制、角色设计与利益分配等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源,所以管难度最大。

从养殖风险角度
  自养模式下,由于是企业自己进行养殖管理,因此养殖风险全部由企业自已承担,风险较大;而放养模式和社会收购模式下,养殖风险转移到企业外的养殖主体身上,所以相对来讲,企业的养殖风险较小。

  以上笔者对各类养殖模式优劣势的一点拙见,但从辩证的角度讲,各类模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无所谓好坏,只要这种模式或者模式组合能够实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达成企业战略目标,就是最适合的模式。从现实来看,行业中各种模式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也证明了养殖模式其实无所谓高低优劣,只要最适用企业自身的,就是最好的。